一例由引种导致猪场爆发蓝耳病的临床病例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该病主要危害母猪繁殖系统和生长猪呼吸系统,可以导致猪体发生免疫抑制后与其他病原菌继发感染。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呈地方流行,严重危害当前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笔者2018年1月走访湖南某猪场,接诊一例由于母猪引种导致猪场发生爆发蓝耳病病例,通过近3个月的沟通,跟踪指导。目前该猪场生产逐步稳定恢复生产。本人把这个临床病例汇总分享给大家。
1猪场背景
湖南某猪场,300多头繁殖母猪,自2017年12月份分别从当地及江西两个猪场引进经产和初产母猪(这两家猪场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濒临倒闭,价格较为便宜)。引种后未经隔离即混群饲养。2018年元旦后,该场母猪出现流产、死胎增多、母猪不发情、返情;仔猪26日龄断奶,40日龄左右出现保育猪发病,主要表现为咳嗽、消瘦、眼屎增多、有泪斑、被毛粗乱采食量下降,最后发生死亡。保育成活率由以前97%下降到70%左右,出现大量致残猪。
该场免疫程序:猪瘟普防3次/年,伪狂犬普免3次/年,腹泻苗分娩前2次,乙脑普免2次;仔猪出生后滴鼻,42日龄肌肉注射伪狂犬活疫苗;30,60日龄免疫猪瘟活疫苗;蓝耳活疫苗14日龄免疫1次。
2实验室检测
2018年1月份送检至哈兽维科技术服务检测室,发病保育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核酸呈阳性,扩增蓝耳病病毒的GP5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该场蓝耳病病毒的GP5基因与HuN4-F112株同源性较高,细菌分离培养检测副猪嗜血杆菌为阳性。
3现场观察及解剖
产房部分新生哺乳仔猪腹股沟淋巴结有黑紫现象,保育期僵猪比例大,精神沉郁,被毛不顺,聚堆,咳嗽,部分仔猪浆膜炎症状严重。解剖后肺脏肉样病变明显,心包和肺脏渗出物增加,眼观疑似蓝耳病和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如图)。
4 防控方案
4.1 免疫程序调整
母猪群:更换为哈兽维科高致病蓝耳病弱毒活疫苗(HuN4-F112株),普免1次,间隔1个月加强免疫1次;蓝耳病疫苗免疫2周后加强猪瘟活疫苗1次;同时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普免1次,间隔3周加强1次(剂量均为1头份)。
仔猪群:14日龄分别免疫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LG株)和高致病蓝耳病活疫苗(HuN4-F112株)各1头份;75~80日龄增加伪狂犬活疫苗免疫1次2头份/头,其他不变。
4.2 保健措施
母猪产前产后一周,添加阿莫西林+替米考星+黄芪多糖+优质多维;仔猪转群当天注射头孢噻呋钠,转群后氟苯尼考+多西环素+黄芪多糖拌料一周,停药两周再来一次。
4.3 加强饲养管理
严禁从外场购入种猪,淘汰奶水及子宫炎症较大母猪,后备严格选育,配种前2次免疫蓝耳苗。车辆、人员、物料等进场严格消毒等。
4.4 跟踪技术交流
该场经过加强免疫和药物保健措施执行后,生产成绩陆续稳步提升,经过2个多月的调理后保育阶段成活率达95%,育肥成率在98%左右。母猪配种妊娠率正常范围,猪群整体健康状况良好。
5 小结
这是一例由于引种引病导致本场发生蓝耳病爆发病例,由于猪场贪图种猪价格便宜,从两家不同背景猪场引种,引种后未经严格隔离,监测、驯化而直接混群,打破了本场原来蓝耳病的稳定状态导致该场爆发蓝耳病,同时导致猪瘟、伪狂犬疫苗免疫后效果不佳。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是当前普遍存在的危害猪群免疫系统的两大病原,检出率较高,平时要加强疫苗免疫和血清学和病原监测。哈兽维科猪高致病蓝耳病弱毒活疫苗(HuN4-F112株)针对当前我国流行变异类型毒株和类NADC30毒株均能提供较好临床保护,安全性好!与本公司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联合免疫后可有效缓解猪场圆环病毒2型和蓝耳病毒病毒混感的危害,降低经济损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