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养猪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疫病也变得愈加复杂。而猪群保健成为我们有效控制疫病,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及措施,尤其是规模化养猪场。在生猪养殖中“养重于防,防重于治”是我们养猪保健关键指导思路。

  猪群的保健措施有很多种,但是如果生产中我们只是简简单单的单独采用某一两种措施,这是很难达到保健的理想效果。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追源朔本从“开始”就有效的做好猪群的保健工作。

  猪群的保健要点包括:环境管理、饲养管理、消毒管理、免疫预防管理等。

  一、加强环境管理

  合理的规划猪场和布局,可以为猪群的生长创造一个优良的生活环境,避免周边不良环境因素干扰猪只的生产。

  猪场应选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电充足、水质卫生良好、排水方便、无污染的沙质土地带。周边交通方便,但应远离城镇、居民区、铁路、公路。

  猪场的布局要避免猪、人、饲料、粪便等交叉污染。猪场的各个功能区域要严格分离开来。猪舍要严格的做好温度、适度、通风管理,适当调整饲养密度,加强通风,改善猪舍的空气环境。做好防暑降温、防寒保温、卫生清洁工作,使猪群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

  二、加强饲养管理


  1.猪场应该实行分群饲养,提供猪群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日常应增加猪群的运动,增强猪只的机体抵抗力,另外还要有计划的进行疾病的预防。

  2.实行标准化饲养,着重抓好母猪进产房前和分娩前的猪体消毒、初生仔猪吃好初奶、固定乳头和饮水开食的正确调教、断奶和保育期饲料的过度等几个问题,减少应激,防止母猪、仔猪疾病的发生。

  3.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栏舍经严格冲洗消毒,空置几天后再进新猪群。

  4.坚持自繁自养,尽量少引种或不引种,必要的引种最好是引进非疫区的优良公猪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必须引进活猪时,应从没有疫病流行地区并经过详细了解的健康种猪场引进种猪,经隔离30~90天,严格检疫,确认无任何疫病,并监测猪瘟、口蹄疫抗体情况,进行本场常规的免疫接种后方可转入饲养。

  三、加强消毒管理

  消毒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或消除停留在猪体表存活病原体的有效办法。

  猪场应该配置足够的消毒设施,大门必须设立消毒池,并装有喷洒消毒设施。人员进场时应经过消毒人员通道,严禁闲人进场,外来人员来访必须登记,把好防疫第一关。场内生活区严禁饲养其它畜禽。尽量避免猪、狗、禽鸟进入生产区,严禁从场外带入偶蹄兽的肉类及制品。猪场应定期对生活管理区、生产区、猪舍内外环境(特别是卫生死角)、猪体进行认真严格的消毒。猪场应制订严格的消毒制度,并严格执行。

  1.生产操作中的人员的消毒,避免操作者带菌、带毒感染猪群。

  2.器械、工具的消毒:防疫、治疗用的器械应每天消毒一次,防疫、手术用的器械应分开使用,每次使用前后要消毒。

  3.尸体、粪便的处理:病死猪只剖解后要做无害化处理,场地要清洗消毒,操作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和工作鞋不要与饲养人员用的混穿。粪便不要在场内堆放,应集中放在场外固定区域堆积发酵,采用生物热消毒后再作肥料。

  四、加强预防管理

  预防管理包括:免疫预防和药物预防。免疫接种工作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猪场应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疫苗的性质、气候条件、猪群的健康情况及其他因素决定本场使用疫苗的种类,必须有完整的计划,综合考虑母猪母源抗体、猪只发病日龄、发病季节等因素,制定出完整的免疫程序,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进行计划免疫,做到规范化、科学化。执行过程中应定期采取监测各种疫病抗体的消长情况,效果不佳时,及时补打疫苗并调整免疫程序。疫苗的选择、运输、保存、使用及使用记录都要建立一系列严格的制度,以备考查,保证将有效的疫苗注射到猪体,起到应有的免疫效果。加强猪群疫病的监测,猪场应制定改进防疫具体措施的优化疫病控制系统计划,每半年要对全场所有的种公、母猪定期采血进行全面的疫病普查,发现苗头及时处理解决,确保安全防疫。

  每天对全场猪群进行全面检查,了解猪群的基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诊断并进行药物治疗。定期对猪群进行体内外驱虫。定期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当期最佳防治药物。根据不同季节多发病的特点在饲料中添加预防性药物,减少发生细菌性疫病的机会。做好病死猪的剖检工作,掌握猪场的疫病动态。及时淘汰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和僵猪,防止疫病的可能传播。抓好猪群“围产期”各种疾病的防治工作,坚持防重于治,确保母猪、仔猪的健康。针对不同品种猪的疫病控制应有所侧重,如长白猪较易患喘气病,大白猪易患萎缩性鼻炎等。可采取不同的防疫对策,才能起应有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