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实施生物安全措施能够对猪场的盈利能力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应优先考虑通过消毒来防止病原侵入养猪场。

  发达动物产业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现场生物安全程序,这种生物安全程序是专门设计用于预防或最大限度减少已知传染病的侵入。这些生物安全程序由兽医和实验室密切监测提供支持以保证动物健康。因此,在任何发达的动物产业最有可能发现新出现的疾病。

  例如,美国家禽业的疾病成本分析清楚地表明了病原是如何降低动物福利和经济效益的,这正是动物养殖业正在努力克服的。

  1982年,霍顿家禽研究站的Peter M. Biggs教授报道称,疾病的总成本(包括疫苗和残次品降级)为生产总值(Grossvalue ofproduction,GVP)的20%,是死亡损失成本的3倍。2007年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进行的一项类比研究表明,美国2005年家禽业生产总值为282亿美元,因疾病造成的损失高达8.2%。这两项研究均表明,因死亡每造成1000美元损失,就会因疾病影响生产力而另外产生2000美元的损失。

  1 可持续与可盈利性生产

  动物养殖场保持可持续和可盈利性生产的最重要措施就是将前沿防控落实到位,这里的前沿防控是指:由共同努力以降低动物病原进入生产现场的各种要素组成的生物安全程序。对于进一步和病原特异性保护措施而言,养殖场还需要针对已知活跃于相应领域的危险动物病原正确实施免疫。通过这些措施,即使病原侵入养猪场,生物安全程序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疾病的暴发。二线免疫(如针对某些主要免疫抑制性和呼吸性疾病病原)也非常令人满意。

  对于动物疫病防控而言,在许多国家养殖场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他们对接种疫苗的过度信赖。在养殖场保持动物健康的基本方法应该是尽量消灭疾病,而不是相对稳定地让病原侵入动物群体,然后试图通过免疫保护(如接种疫苗)来降低病原所造成的影响。

  2 防控疾病的5个要素

  下文列出的5个要素,阐述了目前可用于防控动物传染病的主要技术方法。尽管隔离、保持卫生和消毒已普遍用于消灭动物病原,但也可广泛(但并非总是)采用疫苗接种措施来杀灭病原体,可是目前仅有少量病原可以彻底根除。

  2.1 要素1:隔离

  目前,在实际生产中,基于遗传的抗病性很少用于实际用途,这意味着隔离是唯一的选择。这是最古老的方法,可以追溯至罗马时代,当时一艘发生鼠疫时,船只上的船员在进入港口或城镇之前必须被强制隔离40天。“40”的拉丁语为“quadraginta”,这后来已演变为现今意大利语中的“quaranta”。

  2.2 要素2:保持卫生与消毒

  当动物/鸟类被隔离以防微生物侵入时,卫生和清洁是首先要采取的措施。如果要想使抗微生物消毒处理有效,必须将有机物清离出欲除污消毒的表面,例如动物房舍内的表面。

  2.3 要素3:疫苗接种

  这可能是在动物中防控疫病的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但不能用作动物群体的唯一措施。

  2.4 要素4:根除

  这是一种仅对于某些特定动物病原可行的疾病防控方法。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相对准确且廉价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尽管一个成功的根除方案需要投资大量的资源,但从长期来看可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5 要素5:免疫遗传抗性

  虽然对疫病的免疫遗传抗性研究尚未完成,但如果存在这方面的商业需求,遗传选育可用于疫病抗性的培育。但目前而言,相对于其他生长和生产参数,研究人员尚未提高免疫遗传抗性选育的优先级。另外,目前尚缺乏对许多主要动物传染病特异性抗性进行选育的有效工具。

  3 破坏微生物的抗微生物制剂

  考虑到上述情况,畜禽生产者必须将更多的重点放在消毒剂(即设计用于破坏微生物的抗微生物制剂)上,这些物质是任何卫生与消毒程序中均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