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蹄疫基本介绍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烈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临床特征是在蹄部、口腔粘膜和雌性动物乳房皮肤出现水泡。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一但发生和流行,对养猪生产危害很大。

  FMDV有7个血清型:O型,A型,C型,亚洲1型,南非1型、2型、3型,而同一个血清型中,又包括大量不同的毒株。不同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作用,而同一血清型的不同毒株之间也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感染或接种一种血清型的FMDV无法抵抗其它血清型的感染。FMDV血清型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亚洲国家主要流行的血清型包括O型、A型与亚洲1型。其中O型感染最为广泛,其次是A型,亚洲1型很少见。2005年世界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将全世界的O型口蹄疫划分为10个拓朴型(Topotype),常见的有东南亚型(缅甸98株)、中东南亚型(泛亚株)与Cathay(古典中国)型(猪毒毒株),当前我国流行的优势毒株属于缅甸98株。

  二、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

  农业部将其列为强制免疫注射的首要病种。为了有效防止猪口蹄疫的发生,每年的春秋两季都要进行强制免疫,要求应免动物的免疫密度达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必须≧70%。目前我国政府实施了推动FMD强制性免疫,在疫苗选择上,可选用政府免费提供的FMD疫苗,也可以使用商品化的高效FMD疫苗。无论采用何种疫苗产品,免疫后的抗体水平监测与免疫效果评估都是必要的。

  三、注意母源抗体的干扰

  猪口蹄疫的防疫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一些规模化猪场反映,使用猪O口蹄疫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即使母猪群每年免疫3-4次,仔猪群一生免疫2-3次,而到了生长育肥阶段抗体几乎全部为阴性,免疫完全失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怀疑很可能是我们猪场免疫程序不合理,由于母源抗体干扰所致。

  母源抗体是指通过胎盘、初乳从动物母体直接传递给胎儿或新生动物的抗体。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母源抗体可有效保护仔猪免受FMDV的感染,与此同时,母源抗体也能够显著的干扰仔猪的免疫效果;为了证实这种干扰现象,笔者在河北某猪场进行了两组试验。

  1、无母源抗体的情况下

  30日龄首免、58日龄加强;加强后14d抗体开始上升,28d时全部转阳。试验表明,仔猪在没有母源抗体时,对疫苗免疫效果无影响,此时是接种疫苗的最佳时机。此外该试验结果表明,仔猪经过1次免疫抗体很难达到满意水平,加强后抗体才能达到完全保护水平且有效抗体持续时间长。

  2、有母源抗体的情况下

  30日龄首免、60日龄加强免疫后抗体一直呈下降趋势,到加强后35天时抗体全部转阴。该试验结果表明,仔猪在有母源抗体时,仔猪在首免和加强免疫后抗体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到全部转阴,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效果干扰严重,这也合理地解释了有些猪场为什么在育肥阶段检测不到抗体。

  据报道,母源抗体可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2个方面对疫苗免疫产生干扰,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加速抗原物质的清除、对弱毒疫苗起中和作用、母源抗体对特异性抗原位点的“封闭”而阻止抗原位点与机体免疫相关细胞上的抗原受体结合等,从而导致免疫系统不能对抗原物质产生反应。

  四、推荐免疫程序

  因此,对于规模化猪场,在猪O型口蹄疫免疫中应重视母源抗体对疫苗的干扰作用,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疫苗免疫。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的时机不当,对免疫的效果影响就大。如过早免疫接种,受母源抗体干扰,导致免疫失败;过迟接种,会出现免疫空白期,易造成猪群发病。根据笔者的试验和经验,推荐以下免疫程序:

  1、无母源抗体的猪:30日龄首免,60日龄加强;

  2、有母源抗体的猪:60日龄左右首免,90日龄加强;

  3、种猪:一年三次。母猪跟胎免疫最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