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猪增生性回肠炎诊疗情况

2019年6 月24日,湖南省一猪场突然死亡1 头大猪,怀疑是因前1个月饲喂了陈化粮饲料,发生霉菌毒素中毒造成的死亡经人诊断、调查,猪场在2019 年5 月初饲喂了县内某大型饲料厂的陈化粮饲料, 导致了饲料霉菌毒素中毒;陈化粮饲料霉菌毒素中毒症的发生和诊治情况, 其中发生轻度霉菌毒素中毒病例采取停用陈化粮猪饲料; 针对粪便干结,用大黄苏打片拌料;在饲料中添加胆汁酸,保肝护肝; 用生理盐水冲洗直肠,冲出干结粪便;添加青绿饲料等综合措施2-3 周后,猪群生活状况恢复正常。

临床诊断发现,猪群体温、呼吸正常。大多数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消瘦,被毛粗乱,间歇性下痢,粪便变软、变稀或呈糊状或水样,有时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皮肤苍白。少数病猪严重减食、腹泻并带有黑色柏油样稀粪,解剖死亡的病猪发现,心脏变软,胃内容物变稀、主要病变在肠部: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容物红色或鲜红色, 里面有很多血凝块;小肠黏膜有点状出血,部分黏膜脱落,小肠肠系膜毛细血管蓝色充盈度明显;结肠和回肠内容物也呈红色或鲜红色, 充满血水样稀粪,结肠和回肠肿大近1倍; 直肠充满黑色柏油样( 也称沥青样) 稀粪;小肠后部、结肠前部和盲肠的肠壁增厚,肠黏膜增厚, 小肠内充满凝血块。

根据严重腹泻并带有黑色柏油样稀粪的临床症状和小肠内充满血凝块、小肠肠系膜毛细血管蓝色充盈度明显、肠壁肠黏膜増厚、死亡猪无尸斑( 无紫块、肿块等)、解剖肌肉颜色基本正常但稍苍白的病理变化, 诊断为猪増生性回肠炎。采取如下治疗方案: (1)每1 0kg 体重肌注1ml氧氟沙星注射液, 每天2 次, 连用5 次以上;(2)饮水改为口服补液盐, 补液盐配方为食盐350g 、小苏打250g 、氯化钾150g 、白糖2kg、常用水100kg。以利于增加机体的电解质, 保持酸碱平衡, 增加病猪抗病能力,促进生长发育;( 3)每10kg体重肌注0.6ml牲血素,主要用于发病早期补铁; ⑷ 每10kg 体重肌注0.6ml止血敏,主要用于发病早期;(5)泰妙菌素拌料预防, 每吨饲料混合600g 泰妙菌素,治疗10天以上;半个月后回访, 猪场存栏猪255头, 发病猪35头, 发病率52.94% ; 死亡猪18头, 死亡率7.06% ;治疗猪134头, 治愈117头, 治愈率87.31%。

2、猪增生性回肠炎病因分析

陈化粮饲料霉菌毒素中毒症,会使动物生产性能下降,主要表现在曰增重、采食量降低,饲料利用率下降,还对猪群产生免疫抑制使其易受病原体的侵害,抗病能力下降, 继发各类传染病。低浓度霉菌毒素所引起的免疫缺陷与细胞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有关, 而在霉菌毒素浓度较高时,会影响抗体产生。饲料霉菌毒素中毒症引起免疫抑制, 在家禽诱发球虫病、马立克氏病、沙门氏菌病等报道较多, 但在猪诱发的传染病则报道较少。

3 猪增生性回肠炎鉴别诊断

主要与白肌病相区别。两者都是病猪体表、眼黏膜苍白,死前体温正常,死后无尸斑(无紫块、肿块等),急性死亡3 解剖其肌肉颜色基本正常、稍苍白。不同点是白肌病是因严重缺硒和维生素E 引起的代谢性营养病,为散发,发病率低, 临床表现为跛腿,而猪增生性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 为群发,发病率高, 临床症状表现为严重腹泻并带有黑色柏油样稀粪, 有带血的粪便, 开始体温升高, 后期体温正常,死前还会下降, 是因为小肠大量失血造成体温下降。

4 猪增生性回肠炎防治技术规范

4.1诊断标准

病猪体表苍白, 无尸斑( 无紫块、肿块等),眼黏膜苍白,肛门外和会阴粘有少量黑色柏油样稀粪。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充满红色血液或很多的血凝块; 小肠肠系膜毛细血管蓝色充盈度明显; 小肠后部、结肠前部和盲肠的肠壁增厚, 肠黏膜增厚; 直肠充满黑色柏油样稀粪。

4.2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案

用季铵盐类消毒剂带菌猪体消毒, 另用含碘消毒剂对猪场栏舍内外、猪粪便、空坪处等进行消毒, 每天2次。预防用口服猪回肠炎减毒活疫苗, 治疗方案同“ 猪增生性回肠炎诊疗情况” 部分相关内容。

5 讨论

(1)本病例剖解发现小肠后部、结肠前部和盲肠的肠壁增厚,肠黏膜增厚,而在前2例猪增生性回肠炎中未见上述病理变化,可能是因为前2 例急性死亡,肠壁和肠黏膜增厚尚未形成,而本例由于是陈化粮饲料霉菌毒素中毒继发的猪増生性回肠炎引起的慢性死亡, 病程有所发展。

(2)猪增生性回肠炎是由于胞内劳森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引起肠道上皮细胞增生。因此,肠壁和肠黏膜增厚是猪增生性回肠炎的特征性病理变化, 可将此病理特征纳入猪增生性回肠炎的诊断标准。

(3)通过口服猪回肠炎减毒活疫苗,使肠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阻止胞内劳森菌在肠道内繁殖,达到预防猪增生性回肠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