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是指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毒血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且流行很广。虽然本病的发病率较低,但是致死率高,甚至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该病发病主要是由致水肿性毒素和致腹泻性毒素所引起。哺乳仔猪因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而不发病,但在断奶以后,尤其是在换料、打预防针、转群和天气突变等应激情况下,仔猪的抵抗力下降,胃肠功能发生紊乱,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遭到破坏时,溶血性大肠杆菌便会趁机大量增殖,产生毒素,进而引发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其主要临床症状是突然发病、病程短促,头部、颈部和腹部皮下等处出现水肿现象。进而出现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等,主要与神经和血管损坏有关。病猪结膜、脸部、眼睑和齿龈部充血,神经症状明显,后期倒地时四肢成划水样,肌肉颤抖、阵发性抽搐、步态蹒跚,多数病猪在出现神经症状的几分钟或者几天内死亡。
综合防治
分娩舍卫生环境
加强分娩猪舍的卫生和消毒工作,并做好母猪的药物预防工作,以增强对大肠杆菌的抵抗能力和降低带菌率,以降低仔猪的感染率。
疫苗的接种
加强疫苗的免疫接种,使仔猪被动获得坚强的免疫力。由于各猪场ETEC的血清型不一致,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率较低,而且已经有研究证实,ETEC产生的热敏毒素(LT)经灭活以后,与不同血清型菌株联合制备的疫苗可大大提高其对仔猪的保护率。因此,疫苗免疫应在本地区或猪场大肠杆菌血清型调查的基础上,使用与本地血清型相一致的疫苗或者其与LT联合疫苗。
仔猪饲养管理
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保证及时获得足够的初乳。控制分娩舍的温度,使其稳定在22~27℃。对于初生仔猪,温度要保持在30~32℃。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定期检查,及时治疗
定期进行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确保疾病发生后的治疗质量。对于仔猪黄白痢治疗的原则是抗菌、补液和母仔兼治。当有猪发病时立即对全窝仔猪进行给药。其常用药物主要有庆大霉素、痢特灵、氯霉素、新霉素、磺胺甲基嘧啶等。治疗的同时应给仔猪补液,例如口服补液盐或者5%的葡萄糖。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